睿思再生能源顧問公司(The Renewables Consulting Group, RCG)新發布的「離岸風力全球年度市場報告」,其中亞太地區對離岸風力投資於2019年翻倍成長,且首度超過了歐洲地區。在台灣領先衝刺下,加上日本、越南持續加速離岸風能的投融資與開發,在在展現了亞太地區成長潛能。
RCG台灣總監孔榮認為,台灣的離岸風力相關政策與躉購制度(FiT)已初步開花結果,然而後續的政策規劃是持續這股力量的關鍵。在2019年台灣總計有五個專案約2GW容量完成資金到位(financial close),而由CIP所主導的彰芳與西島專案,亦在2020年第一季達成投資決策。孔榮表示台灣的發展對新興市場在離岸風力開發提供了最佳範例,其成功有諸多要素,而完整且強大的財務誘因機制與在地供應鏈發展是重要關鍵,使開發商更可做出長程的投資決策。
當然,亞太的離岸投資不僅限於台灣,越南的Tra Vinh 1計畫也於2019年達成資金到位,而日本秋田離岸專案也預計於2020年2月上旬完成此階段。 各離岸專案的蓬勃發展共同促使亞太首度超過歐洲離岸投資的結果。
其他市場的離岸專案投資亦未停歇,2019年歐洲的總投額約為 56億美元,而亞太地區則估計超過100億美元。綜觀各大市場投資決策與規劃,RCG預估2020~2023年間,全球每年的離岸風力將可有8~13.5 GW達成投資決策的里程碑。歐洲市場的成熟及激烈的競爭將降低開發成本。RCG研究團隊認為,若是亞太市場希冀達成與歐洲相近成本,需要擴大規模並增加在地化的投入。
歐洲與美國則正在為2020~2023年累積基礎,在過去的一年中也完成了許多重要的招標、拍賣、購電協議與政策及法規修正。英國、法國、荷蘭與美國皆比過去有更多離岸計畫接近完成資金到位。在英國的價差合約(CfD)政策更是發展的主要助力。在美國的政策已協助相關專案持續開發,預期2019年的大規模招標,將在2021年起陸續完成投資決策,可達約6.4 GW的離岸風力裝置容量。

台灣穩定的財務誘因可說是驅動亞太超過歐洲的主因,躉購制度促進專案快速邁入施工前階段,並在補貼下降的預期下形成降低成本的壓力。RCG顧問師黃敬文長期分析台灣能源政策與產業,說明台灣由中央統籌規劃的三階段離岸政策是新興市場學習的指標,第一階段提供優惠躉購及貸款、第二階段(2020~2024年)將躉購條件搭配國產化要求、第三階段競價開發亦配合國產要求,逐步建構市場機制,使讓開發商可建立長遠發展策略途徑。此外,越南亦將在2020年調整其躉購政策,以因應匯率的影響。日本、波蘭與愛爾蘭也都正在規畫相關政策與法規,擘劃離岸風能的金融支持與開發。
RCG認為,新興市場已從歐洲的先行者學到經驗,體認到穩定的結構可助於新能源更快速地發展。放眼未來,無庸置疑地,若新興市場可為離岸風能提出清楚的框架以及財務誘因相關立法以支持長期投資,即可期在較短的時間內達成更多計畫之投資決策,從而加快整體新能源的發展。
睿思再生能源(RCG)是整合市場分析、管理與技術,並專注於再生能源的專業顧問公司。成熟或新興的再生能源皆是我們專業所在,協助客戶建立轉型低碳經濟的領導地位。RCG聚集專家,積累資料與各面向專業,掌握全球與地方尺度各階段計畫,不論政府部門、企業、新創皆是我們的夥伴。透過對能源政策與市場的見解,搭配堅實商業與現地經驗,協助客戶做出開發與規劃的最佳決策。
RCG總部位於英國倫敦,並於格拉斯哥、巴塞隆納、紐約、溫哥華、東京與台北建立的服務據點。
閱讀更多RCG分析與資料請見: thinkrcg.com